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查询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查询

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查询 > 花草树木 >

「周末」一线走笔“看”文化

文章来源:ADMIN 时间:2024-03-08

  文化融合是新中铜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在中铝集团“四统一”框架下构建中国铜业子文化体系,近日,中国铜业进行了企业文化调研,形成“一线走笔”系列文章,这个“周末”结集推出。

  这里便是云南驰宏锌锗“新老交替”的核心企业——会泽冶炼分公司,一个在老冶炼厂班底上脱颖而出的、还不满十岁的铅锌冶炼企业。

  “驰骋天下,宏图高远”。这是写在办公楼前宣传栏醒目位置的一句话,短短的八个字揭示了会泽冶炼人乃至驰宏人着眼于未来的雄心壮志。随行的同事说:“七八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想不到短短几年间,这里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矗立了一座现代化新厂。”望着环境优美、井然有序、生机盎然的工厂,另一位同事深有同感说:“在这么偏远地方,藏着这样一个气势恢宏的工厂,任何人见了都会激动不已。”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践行中铝集团“干一个成一个”的投资文化理念,是会泽冶炼建厂的初心和使命。会泽冶炼分公司党委书记高魁说:“在全厂干部员工的艰苦努力工作下,会泽冶炼实现了一次建成投产、一次试车成功,创造了许多国内第一。”会泽冶炼于2013年11月投料生产,主产品为粗铅、电锌和硫酸,经过几年的运行,现主产品产量均超设计产能;粗铅综合能耗、电解电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产值逐年稳步提升,先后荣获国家和省市多种“重量级”荣誉称号,成为驰宏锌锗质量和效益俱佳的核心企业。说起会泽冶炼成功的“秘籍”,许多管理人员说:“会泽冶炼的成长得益于多种条件、多方力量的综合,但企业文化发挥了作用是关键因素”。高魁从侧面印证了这个说法:“我们从投产时起,就始终重视企业文化建设,注意以企业愿景引导员工,以先进的治企理念影响员工。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员工利益放在一个突出位置,提出在企业发展中一方面要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一方面要实现员工利益最大化。”

  文化建设的精髓在于员工的参与和认同。会泽冶炼工会主席黄瑞说:“建设家文化,是会泽冶炼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我们努力地改善员工工作生活条件,让来自五湖四海的员工感到家的温暖和企业和谐。”据了解,近几年来,会泽冶炼的员工队伍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除了建厂初期从者海镇老冶炼厂出来的员工,还先后接收了澜沧铅锌矿260余名员工和集团硅钛锰企业转移来的170余名员工。“我们要求员工食堂每天的早点要达到15个品种以上。”为了让来自不同企业的员工安心工作,尽快融入团队,分公司党委和行政积极践行人本管理,让员工心有所属,情有所归。在外部则发挥企业在地方的影响力,加强与地方政府对接,帮助员工解决子女就学等问题,解决后顾之忧。从点点滴滴做起,把队伍凝聚一起。“今年,呼伦贝尔驰宏铅系统投料复产,急需熟练技术工人,会泽冶炼按上级要求,短时间内组织了170余名骨干员工前去支援。”

  “我们在厂区边坡上种植了许多苹果树和桃树,时间巧合的话,你们还能吃到新鲜的果实。”陪同我们的一名工作人员说。站在会泽冶炼厂区制高点俯瞰工厂,现代化的厂区被层层叠叠的绿色环绕,如不是事前知道这里是工厂,晃眼看与一座小城市无异。高魁介绍说,“我们的废水、废渣、废气三项指标均远远低于国家规定标准,没有一滴废水排出厂外,废气、废渣也实现无害化处理,实现了全部厂内良性循环。”据了解,会泽冶炼用于环保设施的投入达到9.75亿元,占到了总投资的20.55%,以最大的投入确保工厂绿色环保。在贯彻落实习生态环保重要思想上,会泽冶炼把工作做到了极致,用足了百分之百的努力。

  曾有人说: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这三者在会泽冶炼有着近乎完美的融合,既讲产品,也讲品牌,更把文化作为企业核心要素专心致志地打造,根据企业实际,总结提炼了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这些文化理念既有分公司层次,也有分厂层次、部门层次,甚至有班组层次,基本上每个管理环节都提炼有专属的文化理念,形成浓厚的文化氛围。在中国铜业开展的企业文化调研座谈会上,许多基层党支部书记以及党务人员纷纷发表自己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员工食堂员工代表张庆坤说:“我们食堂也有文化,就是‘员工至上、服务第一,用放心的食材,做最美的佳肴’,在一亩三分地上,也能谈谈企业文化,谈谈历史传承。”

  徜徉在会泽冶炼厂区,抬头便能看到中铝集团“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和“责任、诚信、开放、卓越”的核心价值观宣传贴画和展板出现在工厂、班组、办公室等区域,既醒目,又铿锵有力。在推进中铝集团文化“四统一”过程中,一位负责更换企业标识的员工为尽快完成1700多件工作服胸前“Logo”变更,用车子把老母亲和缝纫机“请”到厂里一起赶工,娘俩只用短短三天便完成更换任务。中国铜业党群工作部业务经理苏畅依娜说:“我们开展企业文化创建,不是要颠覆企业固有的传统文化,而是与时俱进更新和迭代。”

  这一段禅,蕴涵的内容便是企业文化的基本主题——一切都在。干部职工的价值观、行为选择及价值判断存在于企业成员每一个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中。无论是可视化的文化产品还是流传广泛的文化理念,企业文化只有表现出凝聚人心,让干部职工形成统一意志,从而表现出统一行动、一致行为,企业文化才能真正发挥出其内部控制、内在激励作用。

  近日,中国铜业企业文化调研组走进驰宏会泽冶炼、驰宏会泽矿业进行文化走访、座谈,感受最深的就是干部职工对中铝集团企业文化“四统一”的认同,对安全文化“十条禁令”“三规两必”、行为文化“四更一好”“三个‘不相信’”“十个工作法”等文化理念的首肯。我们发现,在贯彻落实企业文化融合工作过程中,这两个基层企业的文化建设不只是停留在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落实到干部职工的行为细节中,成为了“行走的企业文化”,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驰宏会泽冶炼和驰宏会泽矿业,从办公区到车间、矿井,均已完成了视觉识别体系的统一。驰宏会泽冶炼党委书记高魁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为节约成本,驰宏锌锗对已有工装继续使用,外请广告公司制作了中铝企业标识“胸牌”。为尽快更换厂里1700多名职工工装胸牌,一位职工主动请出自己擅长缝纫的老母亲,搬来缝纫机,放在食堂门口,为大家更换。发现工作量大后,把自己的岳母也一同请出,她们仅仅三天就完成了所有职工工装胸牌的更换。

  在将中铝安全文化入脑入心过程中,职工结合实际、脑洞大开,早晨,厂车从职工生活区到工作区的路上,一路播放《早安中铝》安全警示小故事;一些矿工文化程度较低,便安排其子女为他朗读“十条禁令”“三规两必”等安全规范,用手机录音,方便重复播放。一线职工们还把“十条禁令”编成顺口溜:“三特易票有,带停穿堆酒。‘十禁’懂通透,安康伴你走。”在班组中推广,便于大家记诵。通过抓实安全文化,安全理念转化成行为模式,成为了全体干部职工的信条和行为准则,截至目前,驰宏会泽矿业已持续安全生产1018天。

  最能反映广大职工心声的中铝文化短语是“企业增效、股东增值、员工增收。”大家认为,这条文化短语接地气、考虑了人性需求,与本单位“企业效益最大化、员工利益最大化”“企业活长久,员工活幸福”等已经广为流传的文化短语不谋而合。大家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应该有不同层次和梯度,宏观的企业愿景引领干部职工放宽历史视野,在更高参次上赓续奋斗;微观的人文情怀,让职工体感实实在在的实惠,抓住抓紧每一天。

  几位干部职工谈到,企业文化引领除了宣贯以外,“核心人物”的榜样效应作用不可小觑。他们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一个关键环节是企业关键团队,尤其是“一把手”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及其运用效果予以高度认同,并用行动积极向广大员工扩大文化影响力,形成对这些价值观念的认同感,从而在践行这些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中铝、中铜的企业文化与云南冶金企业文化融合这么快,领导干部的示范效应就是‘宣传队’‘播种机’”。

  在践行“四更一好”“三个不相信”“十个工作法”等文化理念上,建平书记、许波总等中铜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牢记新中铜成立初心,中国铜业入滇初心。务实高效作风在每一个早调会、办公会、常委会、“一对一、面对面”经营业绩分析会等会议上,在每一次下基层调研上,推动专项工作、抓实“三大攻坚战”,在每一回与政府、企业、合作的座谈上得到全面体现。进入中铜后,在建平书记的带领下,3月的第一个周末,新任中国铜业领导班子利用2天近17个小时,完成了对原云南冶金和中国铜业各部门的“摸底”,这距中铝集团党组宣布新一届中国铜业领导班子任命还不足48小时;立即启动iwork办公平台培训,迅速推进办公一体化;每月进行“一对一、面对面”经济活动分析会,分业务单元存在问题,进行全面“体检”……2018年年中,许波总就任云南冶金党委书记、董事长,刚上任,6月2日至10日,许波总利用9天时间,行程7000多公里,带队到分布在云南省9个地州市的22家骨干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情况,宣讲战略合作的重大意义,“大干100天”、“冲刺四季度”、启动早调会……云南冶金进入“北京时间”,“四更一好”“三个不相信”“十个工作法”等在干部职工心中落地生根,为融入中铝、进入中铜打下了坚实基础。

  短短七八年间,彝良驰宏矿业公司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日处理量150吨的地方小铅锌矿发展蜕变为日处理量2000吨的现代化铅锌矿业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得益彰,产值为昭通地区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成为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主力,发挥了“领头雁”作用。2019年,彝良驰宏当仁不让,加力苦练内功,继续保持强劲生产势头,源源不断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鲜活动力。

  7月18日,彝良大地“热情似火”,如诗如画的山水间奔涌着滚滚热浪。我们沿着洛泽河溯流而上,进工厂、下车间、去矿山,一路追踪探寻彝良驰宏成功“秘笈”,几番深切体会和彻悟,由衷地验证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经济和文化、物质和精神从来没有孤立存在,二者在遥远的历史源头偶然相遇、相容、相融,汇聚为经济文化洪流,最终必然地勇往直前奔向远方。而这个“远方”,就是今天展翅高飞的彝良驰宏。

  冯家湾深藏在洛泽河岸边植被茂密的山脚下,2012年前,这里还是昭通地区铅锌矿所在地,机关、选厂、生产和生活设施全部簇拥在逼仄的空间,以另类形象展示曾经的历史过往。1956年,“江洪号”为首的63家私营小业主响应国家号召,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的彝良铅锌矿,开创了现代意义的铅锌矿山开发。从小在冯家湾长大的彝良驰宏办公室主任许绍龙说:“那时候生活艰苦、文化匮乏和今天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初期,第一代矿山人克服生产落后、条件艰苦、生活困苦、交通不便的困难,扎根大山,艰苦创业,积淀了早期“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矿业精神,为矿山后来新生“留”下了星星之火。引导我们故地重游的毛坪矿党支部书记王禄康在冯家湾工作二十多年,对这里感情深厚,来到原选厂位置后,他让我们提前下车,顺着绿色遮盖的小路往上走,边走边介绍当年小规模生产的情况,他充满感情说:“现在这里虽然废弃了,但有时会回来看看,这里有我们的根,彝良驰宏文化就是从这里起源的,前面篮球场就是铅锌矿原来的文化中心。”2010年,驰宏锌锗加入到彝良铅锌矿开发建设中,投入巨资对矿山进行改革重塑,成立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长期夹缝中生存的昭通铅锌矿从此华丽转身,成为驰宏锌锗大家庭一员,芝麻开花节节攀高。新的铅锌矿人“不忘本来”,以矿为“魂”,以山为“神”,在继承和创新中总结提炼了“人为青山志在高远”的大山精神,为建设现代铅锌矿业文化开辟了新境界,为企业发展提供了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毛坪矿坐落在洛泽河南岸,是彝良驰宏矿山生产区域,承担铅锌原矿开采和提升任务。我们在王禄康引导下,从新刷了浅黄色、焕然一新的办公楼拾级而上,参观井下生产调度中心,在调度中心正面墙壁上,电子大屏不断切换井下生产现场监测画面,各环节运转情况清晰可见、一览无余。彝良驰宏党委副书记韩大伟介绍说:“经过持续的改扩建,毛坪矿已发生根本性变化,技术水平增强,作业条件改善,生产能力提升,2018年采矿量是改革前的6倍多,而这都是引入现代先进管理方式、管理文化和管理理念的结果。”

  洛泽河是彝良人民的母亲河,千百年的浸染和润泽,让这里人杰地灵,英雄辈出。近代历史上从这里走出了“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将军,当代,又涌现了徐洪刚、铁飞燕等见义勇为英雄。英雄的故事和功勋穿越时空,深刻地影响激励着这里的人民,赋予这片土地深沉的红色文化情怀。源于厚重的历史传承,彝良驰宏改革之初并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头等重要的工作,进行顶层设计,在大山精神基础上总结提炼了“创造卓越、共享成功”的企业使命,“百年彝良驰宏、铅锌矿山标杆”的企业愿景以及系统的管理理念、经营理念、职业观,建设了“7+N”宣传载体支持体系,把创业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党建文化、家文化、文明新风尚和工匠精神有机融为一体,与生产生活匹配、对接,形成合力。滴水穿石,久久为功,深耕实作,从上至下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像阳光空气和水,润物无声滋养彝良驰宏人的心灵。年轻的九零后宣传文化主管岳曼自豪地说:“我们生活小区是彝良城环境最好的小区,我热爱自己的小家,更热爱我们的企业。”长期的文化熏陶,彝良驰宏人已经养成了“爱厂如家”,在企业自觉做优秀企业人,在社会自做优秀社会人的情怀和风范。

  彝良驰宏公司占地800多亩的选厂厂区像一个偌大公园铺陈在洛泽河南岸,碧绿葱郁的各种树木,争奇斗艳的各种花草令人赏心悦目。布局井然、错落有致的车间厂房就隐映在优美的鲜花绿树丛中,恍惚间让人产生“厂在画中,人在景中”的错觉。昭通地区一位分管林业的领导参观选厂后,高度认可彝良驰宏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认为选厂是名符其实的“花园式工厂”。在厂区参观,处处可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大字写在绿树丛中。这些掷地有声的誓言和环保理念不仅被驰宏人写在墙上,而且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中。选厂党支部书记高国成说:“厂区的选矿尾水、生产用水已全部实现内循环,达标排放。”时时刻刻重安全,点点滴滴抓环保,绿色生态文化逐渐深入人心,融进血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建设一流企业,必须有一流人才支撑。彝良驰宏领导班子十分重视现有人才和后备人才的培养,在设计企业文化过程中,就把“敬贤重能、责任立业”作为企业的人才观,在实践中深耕厚植,致力建设一支年轻的“能征善战”的优秀团队。彝良驰宏现有600多名员工,经过几年的精心打造,年轻化的格局初步形成。据了解,彝良驰宏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已降至39岁,初步摆脱了“老龄化”危机。在干部队伍建设上更是显出了效果,公司60名中层以上管理人员,35岁以下的已达31人,占了一半以上,在机关部门负责人中,年轻人更是占了绝大部分,意气风发扛起了振兴企业的大梁。“青年强则企业兴!”大量年轻干部、年轻工程技术人员、年轻管理人员的脱颖而出,让彝良驰宏生机勃勃,青春阳光。

  “企业文化既要向上突破,更要向下落地。”“企业文化不能‘挂在墙上’好看,必须‘落在实处’见效。”事实证明,厚积薄发的彝良驰宏已“吃透”了企业文化建设精髓。我们跟随机修动力厂党支部书记唐翠莲和厂长杨奎去外线班活动室参观,墙上“做事先做人,万事起于诚”“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没有完美个人、只有完美团队”的字句引起大家共鸣。唐翠莲进一步介绍说:“班组不仅把这些话写在墙上,更落实到了工作中,在9.7大地震等抢险救灾中,检修班组依靠团队力量,圆满地完成水电保障任务,成功处置许多急难险重事项,攻克了许多技术难关。”在刘顺祥技师工作站,我们更看到了“一技之长、改变一生”这样的励志警句。杨奎自豪地说:“这都是员工们自己琢磨出来哲理,已经在工作中实实在在发挥作用。”在工厂参观交流过程中,我们惊奇地发现,这样动真情、接地气、启发人的文化理念比比皆是,春风化雨,发挥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独特效应。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彝良驰宏党政班子清醒认识到,现阶段,处理好中铝集团母文化与彝良驰宏子文化的关系至关重要。在企业文化“四统一”过程中,公司快速反应、马上行动,思想上认同、行动上自觉,短时间内便把企业精神、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标识统一于中铝集团“旗下”,开动脑筋深入抓好宣贯,把“中铝”的形象有声有色地展示在洛泽河的山水间。“百花齐放春满园。对于如何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彝良驰宏人也有自己的思考。韩大伟坦言:“在中铝文化大旗之下,各企业应该追求自己的特色,允许不同企业有不同的个性文化。”

  以回顾历史、介绍案例、讲述故事、展望未来等方式,纵情企业文化,字字句句昭示和辉映着这片热土地厚重历史以及传统文化、创新文化的光芒。

  如今驰宏锌锗已经一飞冲天,但根魂还在这里。”驰宏会泽矿业分公司的前身为会泽铅锌矿采选厂,会泽铅锌矿代号云南冶金“四矿”,简称为“四矿”,于上世纪1951年1月5日成立,是集铅锌锗银资源勘探开发选冶为一体的大型国有企业,至改制前的四十多年,为新中国国防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成为享誉世界的中国铅锌锗基地。驰宏会泽矿业助力驰宏锌锗走出大山,走进资本市场,走进中国500强企业后,没有止步于既有的荣誉和成就,积极投身企业改革大潮,于2013年改为分公司体制,成为驰宏锌锗所属企业。据了解,形式上,驰宏会泽矿业的管理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母体变成分公司,可在驰宏会泽矿业的干部员工心里,驰宏会泽矿业依然作为驰宏锌锗文化发祥地而存在,全矿1300多名干部员工始终如一坚守着半个世纪多年前那份沉甸甸的“四矿”情结和奋斗精神。经过近十年来的艰苦奋斗和提质升级,生产科技含量不断增加,生产能力和盈利能力大幅攀高,生态环保实现良性循环,以强大综合实力支撑,当仁不让成为驰宏锌锗最重要盈利企业之一。据介绍,驰宏会泽矿业目前的铅锌资源不仅品质好,而且储量巨大,坐拥世界一流铅锌金属矿山的美誉,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会矿人骨子里蕴含着红色文化基因,是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会矿人不断进步成长。

  说起驰宏会泽矿业的发展,几乎每一个参加座谈的人都会如数家珍地说到这句话,话语里充满自豪。负责留守和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的驰宏会泽分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赵鹏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当年会泽铅锌矿建矿之初,一穷二百、百废待兴,急需各方面建设人才,一支正在河北寻找锗矿任务的野战部队七百二十八名官兵被以剿匪名义紧急调动到会泽者海新工地,集体转业至会泽铅锌矿,放下手中的钢枪,扛起机头和钎子,成为了第一代会矿人。英雄部队的融入,为会矿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厚重的红色文化基因。源于红色文化传统,会矿人十分重视历史传承和企业文化建设,历经多年探索实践积淀,形成一套吸收融合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地方爨文化和企业奋斗史的企业文化体系,长期深耕厚植,熏陶和引导会矿人扎根矿山建功立业,开辟了企业发展的新境界。

  文化需要传承,更需要与时俱进创新。“进入中铜、融入中铝”后,驰宏会泽矿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开始了新征程,按照中铝集团“四统一”和中国铜业“五个融入”要求,加快思想、文化融入,正确处理中铝文化和驰宏会泽矿业文化的关系,层层宣传动员,较短时间便统一了“励精图治、创新求强”的企业精神,统一了“责任、诚信、开放、卓越”的核心价值观,统一了企业标识,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企业logo的更换,实现从“会矿人”到“中铝人”的华丽转身。分公司还制作了中铝司旗,高高悬挂在办公楼大楼前的旗杆上。驰宏会泽矿业党委高度关注中铝文化与企业个性文化兼容问题,不仅重视在形式上进行改变,而且注意内涵的消化和吸收,一手抓宣贯,一手抓培训,既让干部员“听到看到”中铝文化,又让中铝文化入脑入心,内化于干部员工的心灵。一名党务工作者说:“中铝集团的企业精神和价值观与会矿精神、会矿价值观高度契合,是优秀民族文化和优秀矿业文化的深度融合。”

  跃进坑的一名管理人员说:“中铝集团的安全文化理念太及时太接地气了,员工们为便于记忆,把十条禁令编成了顺口溜‘三特易票有,带停穿堆酒,十禁懂通透,安康伴你走’,这样就易记易背易掌握了。”驰宏锌锗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吴仕艳说:“来会矿看看,公司党委安排的工作和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实实在在落地了,既体现了‘实’的特点,又有了‘新’的拓展。”

  驰骋天下,宏图高远。“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传承好会泽铅锌矿的高原情怀和大山精神。”说起未来的中铜文化建设,一名叫李东的管理人员说。另一名员工代表说:“我们希望未来的中铜文化精简精练,朗朗上口,过目不忘,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赤心熔炼铅锌锗,开拓创新争一流。“我热爱会矿,热爱会矿文化,热爱会矿的人。

  这就是彝良驰宏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彝良驰宏”)。六十多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坚韧;2012年的“9.7”地震见证了他青山可为、拼搏奋斗的意志;恶劣的外部环境和艰苦的工作条件考验了他关爱职工、凝聚人心的情怀……这些优良的精神品格和优秀的企业文化,凝聚成彝良驰宏的根和魂,激励着几代矿山人前赴后继的奋进,引领着公司生生不息的发展壮大,让这座老矿山散发出历久弥新的气质。

  “我们身在乌蒙大山中,从事铅锌矿开发,资源是公司的命脉,富矿是大地的恩赐,是事业之山、成长之山、思想之山,‘人为青山,志在高远’就是我们引以为豪的大山精神。”公司办公室主任许绍龙自豪地介绍道,“我就是矿山子弟,从小在冯家湾长大,老一辈矿山人依靠青山、脚踏实地、勤俭创业的那种拼劲一直深深感动着我,所以毕业后我又回到了矿山。”

  坚守大山精神,彝良驰宏顺利完成了困难时期的矿产资源整合、新选厂建设、选矿技术提升等重要工作节点,逐步由一个从人背马驮的小矿山发展成全机械化设备工艺的大中型一流矿山。坚守大山精神,彝良驰宏在“9.7”地震中临危不惧、顽强拼搏,把大山精神浓缩成“抗震救灾看党员,艰难时刻看干部,同甘共苦在驰宏”的警句,用大山般的坚韧意志,用勤劳的双手重建家园,在灾难中岿然屹立。坚守大山精神,彝良驰宏在深化改革中升级突破,抵住行业进入优胜劣汰整合变动期的考验,依靠“防水治水、采选生产、基建工程、资源探找”四驾马车齐头并进,科技和人才两手齐抓,取得了规模和效益双提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样的标牌在彝良驰宏的厂区随处可见,“6S管理看板”悬挂在车间的显著位置,“中铝集团十条安全禁令”几乎人人倒背如流,在班组休息室里还能看到职工亲手书写“安全 环保 优质 低耗”的工序目标挂在墙上。无论是谁,进入车间必须穿工装戴安全帽、必须先听安全告知、必须遵守安全纪律……在这里,安全生产和绿色发展的理念,已经由一种制度规范逐渐转变为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绿色安全文化在这里悄然落地。

  “我们公司开采出来的矿渣和尾矿全部填充到地下,对周边生态环境根本没有影响,之前留作尾矿坑的地方,现在变成了蓄水池。”小车班的师傅指着车窗外的一个水池兴奋地告诉我们。彝良驰宏在借鉴会泽矿山上向膏体充填采矿技术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胶结充填技术研究工作,成功应用下向式膏体胶结充填采矿法,选矿尾砂和矿山掘进废渣全部充填至采空区,大幅提高了资源回收率,真正实现了无废开采、绿色开采。同时,引入先进的选矿废水处理工艺及设备,实现了选矿废水零排放。

  彝良驰宏还利用“植树节”、“职工生日林”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职工参与植树造林工程,一座老矿山披上了绿色的新装,真正成为了“绿色花园式矿山”。在这座花园式矿山里,每天傍晚都有许多职工和家属,甚至周边的民众过来锻炼散步。在这座花园式矿山里,绿色发展已经不再是一句口号或者一种理念,已经像空气一样融入了大家的生活。

  “600多名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因为不同的原因走到一起,有老矿的工人、有委培的矿工子弟、有新分入的大学生还有其他企业分流过来的员工,但是无论从哪来来,进入彝良驰宏这个大家庭,我们就是一家人。”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韩大伟向我们介绍道,“我们始终要求大家以‘感恩’和‘包容’的态度来共建彝良驰宏的家文化,让公司真正成为每个职工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本着“包容”和“感恩”理念,彝良驰宏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员工搭建了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办一场生日会搭一个交流平台”寿星们欢歌笑语、互诉衷肠,员工们加深交流、结为好友。“种一棵生日树育一片精神林”员工在贫瘠的土地上种下小苗,许下生日愿望,筑起建设绿色矿山的希望。“留一张照片展一个形象”每年为员工拍摄一张工作照,收录一个工作点评,记录与企业共成长的点点滴滴。“办一间职工书屋倡读一本好书”给员工一个学习和充电的小天地,结合读书交流和沙龙活动,拓展书屋文化功能。同时,公司还通过“季度评星”打造明星员工,“劳动竞赛”提升专业技能,激励员工出彩、激发员工成才。

  从1956到2019,彝良驰宏已走进了第63个年头,花甲之年的他又迎来了一次大飞跃——进入中铝集团、变身央企,这座饱经风霜、积淀了深厚文化内涵的老矿山是否适应这种转变,是否能接纳新的文化?

  然而,担忧是多余的。“我们公司是彝良县第一纳税大户,只要报出公司的名字就很自豪,现在并入中铝集团我们就是央企了,腰板更硬啦,说话做事也更有底气!”好多个员工指着工作服上中铝的LOGO自豪地告诉我。“中铝文化中有很多比我们先进的东西,比如‘安全十条禁令’、‘三规两必’,对做好安全生产很有指导性,又朗朗上口,工人们很容易就记住了。”机修动力厂的党支部书记唐翠莲这样说。厂区门口、办公楼前、班组休息室里“励精图治 创新求强”的标牌赫然屹立,工作服上、安全帽上、水杯上中铝LOGO熠熠生辉,领导嘴里、职工口中“四更一好”、“十个工作法”常被津津乐道。并入中铝集团刚刚一年,但中铝的文化已经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落地开花。

  “其实中铝的文化跟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中铝的企业精神是‘励精图治 创新求强’,我们的大山精神是‘人为青山 志在高远’,两者的价值取向其实是一致的,都在激发职工艰苦奋斗、拼搏奉献,都在激励企业开拓创新、不断发展。”韩大伟的话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间。我想,对于彝良驰宏而言,融入中铝文化就如同小溪汇入大海,相同的方向、相同的目标、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只是水流更急、步伐更快、格局更大。

  1965年,云南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发现了兰坪铅锌矿,其在1983年提交的《云南省兰坪县金顶铅锌矿详细勘探地质报告》里提到,兰坪铅锌总储量1553万吨。200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兰坪铅锌矿储量1426万吨,潜在经济价值1000亿元,是我国当时已探明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特大型铅锌矿。2003年,兰坪铅锌矿却被贱卖给了四川宏达股份的刘氏兄弟,从此飘零浪迹十五载。

  然而,兰坪富庶却贫困。当地老百姓并没能真正享受自然的馈赠。矿产丰富,首屈一指。山河壮美,让人震撼。如画的风景背后却有着人所不知的贫困,“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怒江州成为了脱贫攻坚的“上甘岭”。在交谈中,金鼎锌业的一名职工告诉我们,他参加工作十年,工资从未涨过,也没有任何晋升通道。大学毕业后怀揣梦想回到家乡,可任凭怎么努力,都只能“老样子”。很多年轻人心灰意冷,原来金鼎不是家。养家糊口的重任让金鼎成为了他们职业生涯的一个“跳板”——在没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前,先待上一阵,考上了就走。在过去的十五年间,由于没有发展平台和实现自我的机会,金鼎锌业职工普遍存在“打工心态”而不是“主人翁意识”。“企业文化就是让人成为他可能成为的人,但以前我们没有机会。”

  在二冶炼厂的公示栏里,公示出了所有职工工资,本月加上补助,收入还不错。“工资不低嘛!”“是,这两个月‘五险一金’缴纳比例也提高了,我们的自豪感也‘涨了’!”“高院判决下来,我们金鼎进入新中铜尘埃落定。从民企变为央企,出去协调办事都容易多了。这让我们又看到曙光和希望。”“从现在的激励措施看,就是股东增值、企业增效、员工增收,我们为金鼎拼命,也是为自己努力。”金鼎职工“回归”后的喜悦和实惠还体现在一个细节。在本周报送的“职工思想动态专报”中,金鼎职工提到公司要改革食堂,现在已进入试运行,每月金鼎锌业给予每位职工200元餐补,大家对此非常满意。

  在中铜大家庭中,金鼎锌业无疑是独特的。职工中94%是当地少数民族,多为白族、傈僳族、彝族,职工交流通用语言是少数民族语言,一个金鼎小社区仿佛一个民族团结的缩影,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职工身上自带质朴勤劳、能歌善舞的天性。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十五年来,金鼎锌业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几乎是缺失的,要补的课很多。

  股权回归也必然意味着价值回归和文化再造。“在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上,我们还是‘小学生’。中国铜业要求非常高,我们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好比‘小学生’一下子要‘上大学’。但压力也是动力,我们很迫切的希望能到外面学一学、能有一些专业培训机会,获得专业的指导,提升技能。”交流中,职工普遍反映了这一心声。多一些专业培训,打通人才上升通道,恢复职称评聘,这也是近期金鼎锌业职工在“职工心声”留言板中提及最多的。

  “文化建设,首先意味着尊重事实的复杂与厚味。我们金鼎锌业资源非常丰富,经历了6阶段的发展,从‘三匹毛驴儿起家’走到现在,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1.6亿,利润2.52亿,很了不起。虽然目前有一些困难,但正如华为,身上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沉甸甸的责任,挑战越多,人心更齐,任正非说,这也是华为最好的时刻,我相信,金鼎锌业也一样。”中国铜业党群工作部副主任张劲锋说,“文化建设不适用‘改革’这个词语,但需要提炼和升华,要深入金鼎肌理,提炼高于现实的文化感召力和吸引力去团结、凝聚干部职工,把愿景和使命变为战略基石,把战略基石变为战略措施步骤,一步一个脚印,在未来3-5年,让金鼎有突破性变化,让我们职工受惠于企业发展。”“因此,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与时间竞争,与困难对抗,与自己较量,抓住各级政府、上级部门给予的支持,肩负起成为新中铜重要增长极的重任,成为建设三个千亿的主力军。”

  站在凤凰山矿脉高高的山顶,大雨冲刷着山的脊梁,凤凰山栉风沐雨,无言而生动。我脑海中闪现出艾青的《光的礼赞》,“暴风雨中的雷声特别响,乌云深处的闪电特别亮,只有通过漫长的黑夜,才能喷涌出火红的太阳……”

  金鼎锌业“回归”后,经中国铜业党委研究,从驰宏锌锗派驻了一支工作队到金鼎锌业,中国铜业副总裁沈立俊任组长。沈总以身作则,雷厉风行,高标准严要求。二冶炼长厂厂长告诉我们,“开始我们都非常害怕沈总,他每天就在一线,在现场,对我们的工作总是吹毛求疵,这不对、那不行。接触了一段时间后,我们态度有了180度大转弯,我们发现,沈总的办法真灵,希望沈总经常来,帮我们出主意。” 7月20日、21日,中国铜业在北京召开年中工作会,会议一结束,沈总连夜赶回了金鼎锌业,他已经两三个月没有回家了。“中国铜业的领导非常关心我们,早调会研究的问题、现场调研最多的应该就是我们金鼎锌业了。领导就是企业文化的综合体,看着领导这么拼,我们也有干劲。”一线职工说。这就是有感觉的文化、有快乐的文化、有温度的文化”,金鼎锌业党群工作部和部长说。

  以企业的发展轨迹定义个人成长坐标,把个人理想融入企业蒸蒸日上的大理想,奋斗的成色如一。“我们希望有一天,我们穿着工装走在街道上,充满自豪。以前,不是我们不愿穿工装,而是这工装仿佛就是低收入、低素质的代名词。”职工和渊刚道出了他的心声。“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做的事情,好像真的可以‘影响现实’,我们的命运好像真是掌握在自己手上”。

  回程路上,司机循环播放一首老歌《真心英雄》,“把我生命中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心中的梦”……让人不禁心潮澎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5000多金鼎儿女,如果都心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的信念,都做逐梦的“真心英雄”,苦干实干,全力以赴,便能通往阳光灿烂的日子。路上,我写下一首小诗:

  这次中国铜业企业文化调研,协同板块选了两家单位:昆明有色院、昆明冶研院。两家单位有三个共同特征:一是历史悠久,历史上经历多次改革改制;二是文化渊源深厚,尚未提炼成型体系化的企业文化系统,但形成了一些符合企业特点的特色文化;三是高学历、高职称,是真正的“智慧集约化”“知识密集型”企业。座谈中大家认为,企业文化是渗透在日常的管理理念、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等多个方面,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相连的综合体征。企业文化融合不仅是简单的更换Logo,需要在统一视觉识别系统下加快内涵文化建设,在文化顶层设计下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建立特色子文化,通过自上而下推动和自下而上吸收,让协同板块的企业文化精神更加成熟。

  不是新瓶装旧酒相较于中国铜业矿山、冶炼、加工等业务单元,昆明有色院、昆明冶研院可以说是企业的“象牙塔”。昆明有色院在职职工800余人,高级工程师230人,昆明冶研院硕士以上学历占职工人数的80%。两家单位职工更表现出对“人本文化”的渴求,职工的自我意识更强,文化“作用力”所起的作用更大。

  座谈中,大家谈到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建立有效的企业信仰体系,让职工形成强大凝聚力。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方法,一来解决人的问题,二来解决管理问题。三是企业文化属于形而上的部分,是“道”的层面,如何应用于实践,需要转换机制和生成肌理。一个完整的文化过程,包括文化主体的意识觉醒,到转化为企业产品、服务,融化在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最后才形成可视的企业文化体系,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完整过程。完成视觉识别系统的统一仅只完成文化建设的第一步。

  大家谈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双向驱动”:自下而上生长和自上而下推动。文化的源头在基层,活力和生长点也在基层,如果没有基层创造力的发挥,就谈不上企业文化繁荣,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向上生长的。但在重组融合中,文化建设是自上而下推动的,这就需要找到文化的结合点,让两种文化充分发生“化学反应”,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加深理解和认同,同时主动调整和适应,在中铝“四统一”框架下建立符合行业特征、企业特色的子文化。

  要让老树开新花昆明有色院有着66年发展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培育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大家文化”,争做大家、凝聚大家、共建大家是“大家文化”的内涵,昆明有色院将“大家文化”理念贯穿于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建立了与“大家文化”建设相配套的理念、机制和活动载体,包括人才培养、职工福利、激励机制等方面,在企业中提倡终身学习,积极培育行业设计大师,开展师带徒活动,“大家文化”得到了职工高度认可。昆明冶研院提出了“文化+传承”“文化+党建”“文化+示范”“文化+融合”的创建模式,以加强基层党建为抓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动作用,在“科研+产业”双轮驱动战略推进以及院企共建车间实验室建设上体现文化引领。座谈中,大家分享了很多身边“感动我的一个小故事”,有70多岁返聘专家以“办公室为家”,加班加点设计图纸;有不怕脏和苦,掏粪便,培育菌种的科研人员;有为实验取样,整天不吃不喝,在峭壁上蹲点的老同志……这些小故事中蕴涵了求实创新、追求卓越、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斗志,也体现了科研、设计人员甘于寂寞、舍小家顾大家,专注、专业、专家的科研情怀。

  两个单位还呈现出一个特点,个人能力发挥比集体能力的总体体现要更充分,这与知识分子更追求自我有关,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弱项。相较于中国铜业其他业务单元,设计和科研工作更需要发挥人的创造力,体现人的价值和团队力量,现代集体主义也强调个人在组织中发挥创造作用,强调个人与集体的融合。下一步将在着力培养团队力量上下功夫,树立“道并行而不相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观念,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生态,在科研、技术攻关中实现团队聚合放大作用。

  “进入中铜、融入中铝”的文化融合过程,是两家单位文化“版本升级迭代”的重要契机。鼓励企业在中铝集团文化建设顶层设计下,结合实际,推行本单位的品牌文化,是促进文化落地的有效方式。下一步,在文化建设上要将“人本文化”注入到日常管理,真正让企业愿景成为职工信仰,让企业核心价值观成为职工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在经营管理中强调文化思考、关键少数带动、尊重基层源发,塑造职工与企业的“心理契约”,建立起贴近本单位实际的服务文化、质量文化、安全文化、廉洁文化,进一步提升重组的质量、效果,让“老树开新花”。